山形水勢圖

以大航海時代online為例子,安平山形水勢圖是古代十分重要的「進場」指南。
喵之試繪安平山形水勢圖

現代有導航,那古代人又是怎麼樣進港的呢?

本文參考與摘引自:陳國棟,〈古航海家的「近場地圖」──山形水勢圖淺說〉,《臺灣與海洋亞洲》,2008年7月17日。

古代航海家利用觀星或使用羅盤的方式助航,並且也編繪簡單的航海圖或編輯指示航道的「針路簿」以作航行的參考。不過,這些助航資料或工具,都全著眼於大的方向、針對大範圍的目標。而就實際的目的而言,船隻最後總是要靠泊某一特定的港口,是以在接近目的地港口時,需要更加仔細的資訊作為導航的依據,尤其是古代的港埠極少有「引水」服務,因此「山形水勢圖」就成為十分重要的「進場」指南。至於「山形水勢圖」的編製始於何時,不得其詳。不過根據推測,很可能在15、16世紀之時已經出現了。

此圖為金門島附近的山形水勢圖,可見坐下方標示著暗礁。而特別的一點是在畫圖時不會計較是否屬於同一陸塊,只關心的是突出水面或地面、是否是容易辨識的標的。

再來看看歐洲式的山形水勢圖
古代操船真的不容易耶,連進港都要千萬小心!
玩遊戲的時候也別總是上帝視角,體驗古人操船進港唄~
以大航海時代online為例子的安平進港照
進場咯~
小短片:

留言